返回第二十一章(1 / 2)长孙观音首页

大军凯旋而归,长安城外十里,百姓便陆陆续续摆了酒水食物相迎,犒劳将士。盛情难却,秦王放慢了行军的速度,走走停停,答谢路旁的的百姓。

进了明德门,便更热闹了,主街两旁,围满了欢呼的人群,大家争先恐后的将手中的花束扔向将士,高喊着“秦王万岁。李唐万岁。”

我一路细细看着这长安城,心里十分喜悦。长安城原叫大兴城,乃是隋文帝集合了精通规划城防、天文制作等多位能工巧匠设计共建,据说全城以南北方向的朱雀大街作为中轴线,东西两侧整齐排列着数目相等的坊市,街道与坊里整齐划一成网络状,棱角分明的勾画出城市的全貌。

定鼎之基永固,无穷之业在斯。长安顺布局鲜明,宫城、皇城、外郭平行排列,以宫城象征北极星,以为天中,百官衙署环绕其外,外郭坊里向北烘托,由此可见,君主追求天人合一之道,以天象来迎合统治之需,向来是帝王的心思。

沿街的百姓络绎不绝,只至队伍慢慢走到朱雀门,人群方渐渐淡了。秦王如此深受百姓爱戴,可见他劳苦功高。侧身向秦王看去,他双唇紧抿,俯身向身旁的房玄龄交代着什么。不知为何,在他的眼中,我看到浓浓的愁思和深深的不安,不自觉让我心中有些紧张

安顿好将士,秦王便带着几位将军入宫觐见皇帝。玄德门前,几位内监兴高采烈的将我带进内宫,只道是皇后娘娘早已在等候了。

不便多言,我只好跟着他们去。人的命运,当真难以预料,昔日的李家伯母,今日已是天下之母,昔日的李家伯伯,今日已是九龙至尊。未到长安之前,我日日与秦王相处,从未感到皇家贵胄之别。今日,这低眉顺眼的内监,这煊赫堂皇的宫宇,刹那间,我明白了,一切都变了模样。不知为何,我心中竟淡淡有些伤感。

走过宫内御街,向北行了片刻,几位内监带我来到一处宫门前,门额高悬太坤殿三个金字,内监低低一拜向后退去,紧接着来了几个花样的女孩子将我迎进宫门。园内一间高大的主殿,面南而立,殿前摆着八九个大瓷海缸,几朵各色睡莲悠悠悬在水面上,甚是喜人。一排宫人垂手立在殿外,见我走近,纷纷弯腰行礼,却听殿内悠悠传来一声年迈的嗓音:“是阿音到了吗?”

“是,娘娘。长孙姑娘到。”门边一个穿戴整齐的内监喊道,说着带着我进了内殿。

内殿的软塌上坐着一个年迈的老妇人,穿着一间淡青色的长袍,随意梳妆一个普通官家妇人的发饰,她的面色憔悴,容颜已败,脸上并未涂脂抹粉,深深的皱纹布满了眼角,点点青斑挂在白净的额头上,已然是一副垂暮的模样。

我眼眶微微有些湿润,俯身跪下,缓缓道:“长孙观音拜见皇后娘娘。”

皇后娘娘急急走到我身边将我拉起,细细看着我。“快起来,让我好好看看。”她挽起我的手将我拉到自己的软榻前,轻轻摸着我的手,却是还未张口,已湿了双眼。我抬眼端详,她仍和记忆里一般慈眉善目,皇家的煊赫在她身上失了颜色,她就像普通人家里的老妇人一般,那样朴实。

这时,身边一个同样有些年纪的妇人笑着走了过来,递给皇后一块丝帕,安慰道:“娘娘,好不容易见到姑娘了。您怎么还哭了呢?”

我急忙看去,方发现是念佛姑姑,旧事皇后身边的陪嫁侍女。

便起身向念佛姑姑行了一个礼,她急急把我拦下,笑着看着我。

“对,对。”皇后娘娘用手帕拭去眼泪,叹着说:“观音,想不到我真还能见到你,看着你健健康康,我心里对长孙姐姐的歉就少一些。我李家实在欠你们许多。”说着,便又垂下了泪。

“不,皇后娘娘。爹爹和娘的死于昏君,音儿心里都想明白了。娘娘释怀吧。”我急急宽慰道,不愿她这般伤神。

“你真是个好孩子,这些年你随着军队跑来跑去,真是辛苦你了。自从知道你活着,我一直催着世民把你送回来,可却一直不成。”她摸着我的手,轻轻道。

我微微颔首,道:“是音儿自己想在军营尽力的。”

皇后娘娘笑了笑,转身看了看念佛姑姑,后轻轻摸着我的头发,“好,你放心,如今你回来了,这里便是你的家。你自小便与我李家有婚约,等你做了我家的媳妇,便安定了。”

听着皇后这样说,我脸色已然飘红,虽是心之所向,这样贸然被点破,当真是羞红了我这点女儿家的脸面。

皇后和念佛姑姑皆失声笑了起来,道“音儿,你如今出落的这样俊俏,又乖巧懂事,我竟觉得我这几个儿子都配不上你了。”

我微微浅笑,甚是窘迫。

“什么事,怎样高兴。”正说话间,却听一声雄厚的男声传入,满室的宫娥纷纷跪下,只见一人身着蟒龙锦袍,头戴九珠金冠,笑着走进室内,身后恭恭敬敬跟着几个身穿华服的的男儿。我忙起身跪下请安,道:“拜见皇上”。这人不是别人,正是大唐开国皇帝李渊。他身后跟着的是久别的童年故人,赵王李建安,秦王李世民,齐王李元吉。

皇上向前一步扶我起来,说:“阿音,多年不见,如今变成妙人了。今日见到你,朕真是高兴。”

我微微低头,只道是叩谢皇上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