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3 章(1 / 2)太子夫妇的七零奋斗录首页

没歇多久,队上又忙活起来,忙着翻地。

这回要把村子里所有的地都翻完,还得开荒,用来种油菜、种小麦、种胡豆,任务量特别大,也缺人力。

不知道是不是书记跟县里反映了什么,没过多久,村子里来了一批人,从农场那边转过来的。

这些人大约五六十岁,有的还戴着眼镜,瞧着特别有气质。

林若云猜测他们就是那些被下放的人。

队上也没开什么批.斗会,书记只说大家都是劳动人民,要一起好好干活,不过队员们也不怎么亲近他们,连知青都不跟他们搭话。

人一多,干活就快,很快地就翻好了,接着便是播种,先是油菜、小麦,再是胡豆。

这时候各家积攒的灰也派上了用处,先挖坑再扔一捧灰,洒上种子,埋坑等雨。

雨水一过,地里就冒出了嫩生生的绿芽。

马上要给小麦和油菜除草追肥了,这可是力气活,但凡干重活累活之前,总是先补身子的,队里就决定把大队鱼塘的鱼先打捞一批,各家分上两三斤。

分鱼是按人头分的,故而陈爱学不在家,林若云也分到了一条两斤重的小鱼。

没错,这的确是小鱼,队上可是专门安排人割草割玉米叶子喂的,还撒了玉米面和糠皮,所以鱼儿们长得挺不错,大的有四五斤呢。

林若云想着自己一个人吃有些奢侈,便腌上盐挂在屋檐下风干,打算做条咸鱼。

不用担心被偷吃,家里没养猫也没养狗,毕竟人吃的粮食都紧巴巴的呢。

吃过鱼,就该干重活了。

女人们去地里除草,男人们则是担水施肥。

这地多丘陵,不够平坦,水车用不上,全靠人力。

浇过肥料后,那苗子就见风长,一天一截,看着就喜人。

地里空闲了,林若云便准备进城,给大姐林若锦回信,再寄点东西过去。

她准备了干豇豆、干蘑菇、干木耳。幸好夏天她勤快攒下了一点家当,不然还不知道寄啥呢。

她把这些东西分成了大小两份,大的给娘家,小的那包给大姐。

不是她区别对待,而是她不这样做,大姐会什么都不要,一股脑全给娘家人。这是林若云不愿意的。

大姐的优点是非常关心友爱弟妹,缺点也是这个。

青年就丧父,大姐和母亲一起撑起了这个家,她把自己代入了父亲的角色。

她关心弟妹的一切,担心弟妹缺了吃穿,宁可自己穿破的旧的也要先满足弟妹们,同时又担心弟妹走偏路,便想时时掌控弟妹们的一切动静,一旦和她的预期有了偏差,便会在全家展开教育大会。

少年人都是爱面子的,这种不留面子的指责,总是容易让人反感,其中二姐的争执是最激烈的。

除此之外,大姐还希望她下面的弟弟妹妹们也能和自己一样无私友爱。

二姐林若绣比林若云大四岁,高中毕业后也面临着下乡的困境。

但二姐不像大姐那般无私,她从小就长得好嘴也甜,喜欢什么东西就一定要得到。

二姐不愿意下乡,就跟母亲说,她想母亲主动把工作让给她,这样一来她有了工作不用下乡,母亲也能在家好好休息。

母亲起初是不肯的,但二姐说她愿意上交一半工资养家,支持妹妹和弟弟继续读书,又说自己若是去了农村不好找对象一辈子就毁了。母亲还是犹豫,毕竟她干了十几年,有工龄补贴一个月三十多块,二姐刚去只是初级工,一个月二十块,收入差距大着呢。

最后二姐下了一剂猛药,说她在会在工厂里努力找个好对象,等结婚后就把工作让给弟弟。

母亲终于打消了疑虑,把工作让给了二姐。

一开始二姐是每个月都交钱的,但渐渐的越交越少,最后更是完全不交。大姐质问她原因,她说自己要好好打扮才能找到好对象,处上了对象,处着处着又分了。

总之二姐只交了五个月的钱。

对此,大姐很是懊恼,觉得自己没把二妹教好,让她变得如此自私,于是加大了对林若云关于“爱的奉献”教育。

林若云不认同二姐的做法,但也不完全赞同大姐的想法。

不过,哪怕是不认同,可对于大姐的感激之心是存在的,正是因为有了大姐的无私和担当,她们几个弟妹才能吃饱饭、上完学。

尽管那是对原身的待遇,可她着实受益了。在这里呆得越久,她就越明白读书的重要性。

想着想着,林若云把房檐上挂着那条咸鱼也取下来了,一刀剁成两半,大姐和娘家人各一半。

得知林若云要进城,吴氏便托她给自己女儿也带些东西过去。

吴氏准备的东西也差不多,干豇豆、菌子、木耳,还有两个老南瓜、老冬瓜,两根甘蔗。

甘蔗这东西在鲁地很少见到,林若云也想寄点回去让他们尝尝鲜,不过路途遥远,估计到的时候都成干渣了,吃不出什么味,便不打算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