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忙?我看你们是想来进修,陈景恪心中吐槽道。
不过对于他们过来帮忙的事情,他自然是没有意见的,甚至可以说很欢迎。
之前他就想找个坐堂医,只是不认识什么相熟可靠的医师才没有找。
太医署的这些人自然是可靠的,都是当官的有家有业,出了事儿他们也跑不掉。
至于指点他们一下,那更没有问题了。
医术这东西经验和理论都很重要,交流才会进步。
陈景恪虽然年轻,但真不缺经验。
从小就跟着爷爷学医,读大学那会儿要和同学卷,实习工作了和同期卷。
为了胜出,他私下给自己加班刷经典病例。
虽然刷病例不如接触病人那么直接,但看的多了总会有效果的。
从大学到参加实习,再到获得行医资格证,他刷过的经典病例加起来超过了万份儿。
也正是因此,不论去哪个地方实习工作都能快速上手,成为班子里可靠的中坚力量。
就算偶尔碰到看他不顺眼的领导,也不会拿他怎么样。
可惜,最终把自己给卷死了。
不管怎么说吧,这种阅读量是远远超过古人的。
真要论起对医学的认识和阅读量,他敢说轻松吊打大多数古代的医生。
但是他也有缺点,受现代医学影响太深。虽然经验丰富,但中医医理方面是个很大的缺陷。
这真不怪他,而是到了现代,中医医理方面的东西已经接近失传了。
现代中医所谓的医理,是建国后国家召集全国名医,重新总结出来的。
碍于见识和科技的整体落后,先辈们当时只对残存的古中医理论进行了总结修补,却没有把古中医和现代医学接轨。
结果就是,错过那次机会,中医再也没有办法和现代医学接轨了。
中医从业者学了一辈子,想考医师资格证,也必须要学习西医那一套理论才行。
没办法,谁让人家先行一步,和现代医学完成了捆绑。
以至于让人产生了,‘西医就是现代医学,现代医学就是西医’这种概念。
陈景恪学的根子其实也是西医那一套,他对中医的认识还停留在背古籍照方抓药上面。
用辩证之法创新,他没那个本事,也没那个胆量。
用药这东西,用好了是治病救人,用不好就是杀人。
他对中医医理的了解太浮浅,自然不敢搞什么创新。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用药,也是在古人划出来的道道里进行微调罢了,离创新那是十万八千里。
真正的创新是发明出附子理中汤;是只去掉两味药,就成功把补肾阳的八味补肾丸,变成补肾阴的六味地黄丸。
别看穿越后他闯出了偌大的名头,治好了很多疑难杂症,在小圈子里获得了神医之称。
实际上依仗的不过是领先一千多年的知识积累罢了。
真碰到一种从来没有见过的病,大家比拼真实功底用药,他会被何求这些人吊打。
之前他给对方讲解的辩证用药法,思路也不是自己发明出来的,而是古人总结出来的。
他只是当了一把文抄公,原样给他们讲解了一遍。
何求、姜子安等人,可以说是初唐医师里面的佼佼者,又是太医署的先生,理论知识非常扎实。
陈景恪也想通过和他们交流,把自己的这块短板给补上。
等掌握了医理,他才有底气自称神医。
所以对于对方的提议,他自然是欣然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