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百九十二、奉天承运(1 / 2)纵横宋末首页

赵平不知京城为了他身份之事闹翻天,因为他有更加重要的事情。

他在静远酒楼的住处,门槛几乎已经被踏破。

这不,牟子才与洪天锡首先联袂来到赵平住处。

两人一起,对着郑重一礼:“微臣见过安西王。”

那天官家私下见赵平母子,牟子才是亲眼目睹,为此还写进了起居注。

当然,牟子才激动万分,手颤抖几乎字写不出来了,

赵平是谁,是自己小老乡。

万万没有料到,自己这个小老乡竟然是官家的唯一儿子。

忠王是什么德性,牟子才这个起居郎自然知道得清清楚楚。

以前官家没有儿子,才不得已从唯一一个侄子挑出来作为太子来培养。

但是忠王其实是一个傻子,必将成为权臣的傀儡,他登基必然对大宋危害极大。

以前牟子才就看好赵平,现在更看好赵平。

赵平唯一弱点,就是没有在宫里长大,母亲是一个青楼女子。

但是她能够培养出一个名动天下小圣人的女子,其品性可以说已经让许多儒家大师自愧弗如。

洪天锡听到此话,比牟子才还要激动,马上拉着牟子才过来晋见安西王。

洪天锡与牟子才虽然口里说的是安西王,其实心里已经把赵平当成未来太子。

两人来到这里,就是表明态度,赵平这个安西王,他们两个跟定了。

两人刚刚坐下不久,董槐与吴潜这个右丞相及参政知事也来到这里,拜见了赵平。

“老臣觉得安西王是太子最佳人选。”董槐来到这里,马上表????????????????明态度。

对于官家培养忠王之事,董槐多次劝谏,惹得理宗一脸不高兴。

看到董槐多次没完没了的劝谏,理宗甚至还有一脚把他踢出朝堂的想法。

但是董槐觉得这是对大宋江山负责,他应该尽到自己了职责。

而丁大全及贾似道巴不得理宗让忠王当太子,正好遂了他们当权臣的愿望。

现在听到赵平乃是官家的私生子,大喜过望,决定推动赵平成为太子。

吴潜也马上表明态度:“安西王已经用文治武功证明,乃是太子不二之选。”

有了一个丞相及参政知事带头,朝廷有小半官员来到赵平住处,做足了姿势。

但在赵平接待之中,有两个非常特殊人物。

他们不但没有提追随之事,反而向赵平提出一个意料不到的问题。

他们两人不但没有如其它之人表示追随,而且一脸倨傲,下巴高高抬起。

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虽然两人一脸倨傲,但是其它之人对两人极为客气。

虽然两人后来这里,但是其余之人纷纷让开,还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这两个人大有来头,都是钦天监的官员。

一个叫做苏越,体型一般,是监正,一个叫做韩丹,体型消瘦,仿佛一阵风能够吹倒,是监副。

两人年齿都是四十左右,倒也风度翩翩,温文尔雅。

如果仔细一看,其中那个叫做韩丹的监副,眉毛胡子差不多挤在一起了,活生生一个苦瓜脸。

钦天监虽然平时不显露山水,但是关键时刻要走到很大甚至决定的作用。

天子乃是代天牧民,钦天监是干什么,乃是管天文的。

加上宋人相信天象改变和人事变更直接对应,其实钦天监的地位十分重要。

两人家世更是不小,苏越是名相苏颂的后代,韩丹则是大宋制器大家韩公廉后代。

苏越其实是左丞相丁大全的人,与贾似道也有交情。

韩丹其实不知这里面弯弯拐拐,但是听到赵平能够解决问题,顿时大喜过望。

丁大全两人派出他们来,就是为难赵平,并且打击赵平的声誉的。

“殿下,听说你精通制器之术。”寒暄之后,苏越对着赵平产拱手一礼问道,并不客气地问道。

赵平不知两人为何提出这个问道,澹澹地说道:“精通不敢,只能说略知一二。”

“殿下实在太谦虚了,能够通途出来旋风炮、轰天雷、仙家板甲等兵器,还有琉璃茶杯之类,想必想必非常精通。”苏颂继续恭维说道,目光炯炯望着他。

他眼里全部都是嘲笑,这个就叫做棒得越高,摔得也越厉害。

赵平嘴角勾勒澹澹一笑:“不怕两位天监的笑话,只有经历失败,历经挫折,勇于探索,最终才能有收获。”

“殿下果然精通策论,如此复杂之事也能够说出道理出来。”韩丹一脸佩服。

苏越也念了几下,称赞不已,随后图穷匕现:“殿下,微臣请求一件事情。”

“什么事情,能够让天监如此着急?”赵平一边喝茶,一边客气问道。

“微臣敢问殿下,不知能否让元右浑天仪复原?”苏越眼里

终于露出讥讽的笑容,目光炯炯地望着赵平。

只要你这个名满天下的小圣人不能制作出来,两人就可以通过声誉打击赵平。

你这个所谓的小圣人不过徒有其表,其实与普通人差不多。

只要能够证明是一个凡夫俗子,其它事情就好办了。

道理非常简单,他们可以解释天象,随便就一个天象问题来为难赵平,说赵平平庸,不是太子理想人选等等。

因为他们是天象权威,解释权力在他们手里。

这个浑天仪在他们看来,没有任何人能够维修。

元右浑天仪就是水运仪象台,它是一台极其精密的仪器。

它是世界第一台钟表,也是第一台能够准时报时的钟表。

它还有观察天象演示天象的功能,是世界上第一部自动化的天文台。

它能够制作出来,乃是在大宋最鼎盛时期,花费了巨大人力物力才能制作出来。

但是这个象征大宋国力的国宝的浑天仪,命运并不那么好。

靖康之难时,金兵攻入汴京后,掠走了水运仪象台,运至燕京。

由于一路颠簸,机枢齿轮多有损坏,难以使用。

再加上汴京与燕京的地理纬度不同,即便是勉强使用也已不再精准;后又遭雷击,浑仪跌落。

最后在金被蒙元吞灭的战争中,水运仪象台终告毁亡。

大宋南迁后,朝廷曾多次想要再造仪象台这个大宋国宝,先后找了几人来重修。

宋高宗首先找到了苏颂的助手袁惟几,因为他参与了元右年间仪象台的研制工作,但没有成功。

他????????????????后来再找来苏颂之子苏携,按照原来的图纸进行重新复制,结果依然失败。

还是没有死心的宋高宗,又让秦桧、朱熹等进行复制。

两人一个是状元,一个是名满天下的鸿儒,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

从这方面也可以看出水运仪象台影响之深远,构造之精妙,无出其右。

所以大宋用了百年时间,也没有复制出来。

你不是名满天下的小圣人吗?如果你不能复制,那个就是凡夫俗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