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索性在村子四周的荒山走了走,最后姜华选中了一个地方,离他家比较近,隔得不远就是一条公路,姜华可以修一小段路把它接上,以后进出都会很方便。
至于水是否充足、土地是否肥沃那都是次要问题,只要绑定了土地就能调节好。
确定下来,便和姜大伯一起去了镇上,确定承包事宜。
过程中没什么波澜,领导姓刘,非常热情朴实,对姜华这种回家包荒山自主创业的行为大加赞赏,一口答应在政策范围内给姜华最大的优惠,以50元一亩一年的价格定下,对姜华要求最长七十年的承包期也没拒绝。
“小伙子爽快,我也不跟你说虚的,其实一般是不建议大家包太长的,主要是现在农业行事不是很好,有些人包到一半觉得不赚钱跑了,就很麻烦。而且国家政策有规定,你包了十年,后续想接着承包也是可以的。”
姜华只是笑而不语。
刘领导便没有在劝,利落的拿出了合同。
姜华逐字逐条看下来,没什么问题,需要注意的就是承包合同上明确表示,这荒山只能农用,不能改做其他用途。
但他确实没打算钻空子,就老老实实签下大名。
最终这荒山一共一百二十二亩地,承包七十年,约定费用十年一交,姜华结清了第一个十年的款项,一共六万一千元。
拿着合同和证明回来,全家人便开始商量开荒的事。
这座山已经荒了很多年,不像一些山前几年还有人开了梯田,只一些杂草清理起来就简单,这山上生了许多乱七八糟的杂树,说瘦不至于,但也真不小,只能当柴火烧,偏还不好挖。
这荒山大、地理位置佳,有些缺陷正常,姜华打算请人来挖。
这会儿都九月了,赶紧清理出来还能再种一茬番茄、白菜。
姜父的腿已经养好了,这会儿就很积极的出去找人,找了大前村开挖机的,包下来花了三万五,用了半个多月。
这时沈家尾款还没打过来,姜华只能借了父母的老本,后面买种子、肥料等又用了两万多,姜家底子直接掏空。
毕竟当初买房,就把老两口存的钱掏了一回。
以前是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会儿手头上钱掏空了,就换了个荒山回来,老两口心里的压力就沉重了,本来卖完菜差不多就闲下来了,这会儿也常常往山上跑。
姜华手上番茄种子非常充足,良品就种了十亩,普品种了三十亩,剩下从解锁的种子挑了耐寒的,他们这边冬天没那么冷,也就是刚刚结冰的程度,这两年结冰都少见,白菜、萝卜、生菜、菠菜紧着良品种,剩下就用普品,普品不够才用了外面买的种子。
这么大的工程量自然是姜家人能忙活完的,为了抢时间,几乎全村的劳动力都请上了。
鹿过村就一个姜姓,如果是外地人来这里包山肯定得抓瞎,但姜华根正苗红,现在这荒山上啥也没有倒是无需担心谁使坏,有人偷懒耍滑,不用姜华这个小辈做什么,自有姜大伯、姜父、姜三叔冲在前面。
姜华就默默的把人记下来,都是一个村子的,别太过分他也不会说什么,可如果有人干半天休半天那他下次铁定不要这人了。
似他种田,以后请的人不少,现在先掂量起来。
事实上,种子种下后,姜华就依照本子上的记录找了五个能干活的,每人负责二十亩地,剩下就他们姜家自己来。
他也很清楚,等菜开始大批量收获,这点人肯定不够。
到时候还得请人。
工资一人两千五,包三餐,这是他们本地的薪资水准,后面姜华会看情况涨,现在给太多就有点冤大头了。
期间还收了一批西瓜,种得不多,但他跑得勤快,西瓜大部分都达到了普品,沈家那边也买了账,就是价格没前面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