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9章秦国的教育(求订阅)(1 / 2)始皇帝首页

歌舞在继续,赵政经历了愉悦的一天。

次日之后,秦国再次忙碌着。

赵政又是翻阅竹简。

在侍卫的保护下,赵政到了印书司。

印书局,这是隶属于内府的一个部门,负责人为王绾。

到了这里,看到一个個玉器工匠在忙碌着。

前期制造望远镜,显微镜等,需要工匠高超的打磨技巧;到了后期,制造雕版印刷,又是需要刻画雕版,也是要较高的技术。

玉器工匠的需求量在增加,此刻正在制造雕版。

拜见大王之后,王绾开始介绍起来:“大王,大秦制作出纸张后,可竹简还是在流行。上等贵族用着竹简,下等士人用着纸张。很多重要的东西,还是用竹简来记载。竹简有良好的保存效果,可保持千年不朽,只要不是火灾,都是能保存下来。只要不遭遇火烧,问题不大。”

“至于纸张,主要是印刷书籍为主,大秦最先印制书籍为《秦律》。昔日的时刻,秦律需要一屋子竹简,可现在只需要薄薄的册子,不到一百页。大王看一下,这是雕版!”

赵政看去,只见放着一个木制的雕版。

“这是木头制作的?”

赵政微微愕然。

王绾说道:“这里有石雕版,铜雕版,木雕版,可发现木雕版成本最低,制造雕版的木头,最好是枣木、梨木、梓木、黄杨木等。至于选用那一种木材做雕版,要根据印刷品的精细程度,再选用硬度不同的木材。”

“比如这本秦律,大约是五万字不到,需要大约是八十五个雕版,前期刻画雕版颇为费力,工匠每天只能雕刻两个雕版,为了雕刻雕版动用十个雕版工匠,五天的时间。”

“可在雕版制作完成后,一天可印刷一千五百次,可连续使用一万次以上。”

“大秦的民与吏,大约是一百比一,秦吏的数量最多为十万,只需印刷十万册,就可让秦吏人手一本。为了提高效率,共为秦律刻画十个雕版。”

王绾兴奋的说道。

单纯的纸张不算什么,单纯的印刷术不算什么,可两者结合在一起,却是形成颠覆性的效果。

书籍成批量的制作,一批接着一批的制作,书籍的价格变得分外廉价,价格低到难以想象的地步。

一本书籍,价格到了二十钱到一百钱不等。

一个大秦纸(长一米宽一米),可书写一万多字,价格仅仅为十钱。

廉价的书籍,加上纸张,到了普通的士人也可读书的地步。

在书库当中,正在整理百家的典籍,正在制作相应的雕版。

只要雕版制作完成,就可大量的印刷。

看似字数不多,却是一大堆竹简,马车装着一册书籍,也带不了几本书。

可现在,士人只要背着一个包袱,带着三本书,不到五斤,就是相当于过去一车的竹简。

赵政问道:“秦国有多少雕刻工匠?”

王绾说道:“不到百人?”

赵政微微皱眉道:“究竟是多少人?”

王绾说道:“大约为八十二人!”

赵政微微皱眉道:“有些少!”

可仔细思考,又是在情理当中。

大秦是农业国家,农业为根本,大量的人口在进行农业耕地,进行农业的人口占据百分之九十三到百分之九十五之多。至于秦吏、贵族、工匠、士人、商人等数量,可能就在百分之五到百分之三之间。

大秦人口为一千二百万,工匠的数量为十五万到二十万之间。

这些工匠,很多都是半农半工。

一边在家中务农,每年进行大量的耕地,可一边又是在农闲的时刻,制作一些产品。

纯粹的工匠,不进行农业生产的很少。

只有钢铁厂一年四季,皆是在开工,没有丝毫的停息,全年在忙碌着,为秦国打杂铠甲兵戈等,制造农具等等。可等到为秦国打造完毕足够的铠甲,农具的时刻,钢铁厂也要减产,也要缩小规模。

也要在农忙的季节,工匠回去种地;在农闲的时刻,用来炼钢。

在穿越者记忆的世界,那是鼓励消费的时代,很多东西用上一段时间,就是不用了。手机平均三年换一次,衣服鞋子平均半年换一次。

可在当今的大秦,一副铠甲可能连续传三代,甚至更长;长矛,刀剑等破损了,修补一下,可以继续使用。身上穿的衣服,新的三年,旧的三年,缝缝补补又是三年。很多东西都是要用较长的时间,消费能力有限。

在这些工匠当中,多数分为三种,一种为军用工匠,制造铠甲,战车,长戈,盾牌等;一个为民用工匠,制造衣服、木盆、水桶、曲辕犁、水车等等,一个为奢侈品工匠,制造玉器、金器、青铜器等等。

在工匠当中,军用工匠,民用工匠等占据十几万人之多。

至于奢侈品工匠,只是三千人而已。

进行玉器打磨的工匠,仅仅是几百人。

能合格进行雕版的,只有不到百人。

毕竟,能进行雕版刻字的工匠,皆是从玉器工匠转行而来。

不到百人的雕刻工匠,每天雕刻两个雕版,一年也只是雕刻七千个雕版。

每个雕版,只是雕刻六百个字。

王绾却是笑道:“大王,已经够了。诗经三万九千多字,需要六十五个雕版;楚辞三万四千字,需要五十七个雕版;论语一万两千字,需要二十雕版;孟子三万五千字,需六十个雕版;老子五千字,需要八个雕版;庄子八万字,需要一百三十三个雕版;左传不到十九万六千字,需要三百二十六个雕版;国语九万两千字,需要一百五十三个雕版;尚书两万七千字,需要四十五个雕版;周易两万四千字,需要四十个雕版。”

“总计,需要制造雕版的书籍不到二十本,不到五十万字。工匠只需要忙碌一年,就可将雕版尽数雕刻而出。而且字数少,销量大,可多制造雕版;字数多,销量相对少,可少制作一点雕版;字数大的,可直接用活字!”

“只需要一年时间,就可印刷秦律三十万册,老子三十万册,论语三十万册,尚书三十万册,诗经三十万册,左传十万册,国语十万册,孟子十万册……臣估算一下,天下人口为三千万,读过书的士人为百分之三,也就是九十万人。这些士人皆是会购买这些书籍……”

赵政叹息道:“印书一年,天下书籍市场就是饱和了……天下读书人太少了。”

王绾说道:“大秦还不错,底层的秦吏多读书,百人当中有五人,乃至是七人读书;可在六国,很多贵族也是文盲为主,百人当中仅有三人读书,甚至更少。”

赵政说道:“大秦还是缺少读书人!”

表面看来,大秦的识字率,在六国之上。

事实上,也是如此。

一群文盲,无法进行总体战。

大秦能完成总体战,就是有大量识字,可简单计算的秦吏。

可另一方面,秦国禁止诗经,尚书等等,知识面狭窄,导致秦吏的水平很差,当底层官员可以,可当高级官员却是能力不足。这也是,秦国的高级官吏,为何都是六国的士人。

培养秦国还人才,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