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蛋确实变大了,道衍明显感觉到她在变重。
自己给她设定的体重是50kg呢,这二十天内要长到一百斤;可不是每天都会加重很多么。
燕王北归的船队已经离开燕子矶,顺流到瓜洲,用不了半天功夫。
“应天虎踞龙盘,一片锦绣河山呐。小王这一去,不知何年再能南归。”朱棣站在船头,回望着京城。
朱棣生在应天,长在应天。老爹朱元璋开局一个碗,打下这万里江山;深知打天下难,守天下也难。因此对诸子的教育也就格外重视。洪武元年,朱元璋初登大宝,便建了大本堂,延请了明经慎行之士辅导诸子。
战事频仍,朱棣八岁时,朱元璋才有空给他取名“朱棣”;九岁入大本堂与兄弟们一起读书。期间要穿着麻鞋,裹上缠腿,与普通士兵一样到城外远足,被要求“马行其二,步趋其一”,以免滋生骄惰。
十六岁,与徐妙云完婚后,便多在中都凤阳老家生活。这期间,对民生疾苦,“民间细事,无不究知”。
二十一岁,朱棣就藩北平,到如今,只不过两年。此时的朱棣,自然是对应天,甚至凤阳更有感情。
道衍对南京的感受是,环境是真舒服,没有现代这么闷热。
“男儿志在四方,殿下今后在北国习惯了,南来又将思念北平了。”
朱棣看向道衍,“师父说的是,王府在北平,今后小王这一生,便多在北平了。”
道衍面向北边,“以贫僧愚见,北元尚在;天下有变,应天于北疆鞭长莫及;陛下必定屯重兵于燕、晋一线;若是旷日持久,则京师当北迁。”
“父皇定都应天,乃是功勋故旧,皆欲都于此。前番以开封府为北京,后又罢之;以五弟就藩于开封。师父以为,北方何处可为京师?”
道衍当然知道,朱棣靖难成功后,将都城迁往了北平。不过,朱元璋认为开封不合适,大概还是因其无险可守。
“贫僧以为,北元若是速亡,则大明可都北平,塞防与京师一体。北元若尚能与大明相抗,则宜都西安,或是洛阳。”
“哈哈,大明有岳丈徐大将军在,想来北元三五年内,必当遽灭。若是迁都北平,父皇怕是要改封我往辽东了。”朱棣笑道。
中原农耕王朝永远的威胁,都是北方的游牧部族。秦始皇用蒙恬北击匈奴后,还是需要修筑长城。汉武帝用卫霍直驱漠北,耗尽国力,也难保北境百年安宁。强如大唐,先后攻灭东西突厥,设置都督府管辖其地;待其后大唐国力消退,北方草原便还是脱离控制。
“那殿下以为,攻灭北元,迁都北平,我大明便可高枕无忧了?”
朱棣意气风发,“岳丈已在徙民数十万,屯田于北平。他日北征,小王追随麾下,必能直取帖木儿!草原其他部族,必定望风而降。若是降而复叛,我大明再举大兵讨之。此消彼长,今后草原自当无我大明之敌!”
朱棣的话,让道衍想到了永乐大帝亲征的神采飞扬;也让他想到了大明战神朱祁镇北狩的狼狈仓皇。
“殿下岂不闻,君子之泽,三世而衰;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