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见了吧,我刚才是不是很霸气,一句话就把那些记者给都震住了。”
“我第一次发现,怼人的感觉好爽啊,难怪冯裤子没事就爱怼别人两句~”
回家的车上,杨小幂就像一只叽叽喳喳的小鸟,一路上不停诉说着刚才的感受。
每每回想起刚才那一幕,仿佛某种久违的感觉苏醒了一样,让她感觉无比的畅快。
这几年她的事业虽然在不断提升,可她心中却并没多少成就感。
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她知道,自己的成功全是来自于沈涛。
如果没有他,凭借自己在娱乐圈的人脉,想有今天的成绩是绝对不可能的。
不说《画皮》这样大投资电影的女主,就是《那些年》这样的电影都不会找她。
毕竟谁都看得出来,沈佳佳这个角色,刘亦非其实比她更适合。
如果当初是刘亦非当主演,票房很可能会破亿。
可现在这份成绩落在了她的身上。
并且沈涛还给她写了《不怕不怕》,让她通过春晚的节目,红遍了全国。
而沈涛做的越多,就越让她感觉到了压力。
这次给《失恋三十三天》当制片人,其实让她心里非常忐忑。
毕竟时代文化,还没有在票房上输过。
所以不管是在演王小仙这个角色的时候,还是在后期出片之前,都让她一度非常担忧。
再加上《画皮》的超期,让她没时间去为《失恋》跑宣传。
如果不是沈涛一再鼓励说《失恋》的成片质量很不错,不然她早就开始焦虑了。
而现在华谊还想拉她们下水,她肯定也不能忍着了。
“你说《失恋》真的能破亿吗?”
“我看网上说《夜宴》票房都6000万了。”
当然,怼完了她又开始担忧起了票房。
“破亿应该还是没问题的,毕竟华谊这么大投资嘛。”
《夜宴》的票房之所以不会差,因为它有商业片所有的一切号召力。
大牌的导演、演员和制作班子,热点的选题,造势也做的非常好。
就像前几日的裸替风波,看似吵吵嚷嚷,可对电影上映一点没影响,反倒会吸引更多LSP走进电影院。
何况这里面的幕后,都是当今一流的。谭盾的音乐,叶锦天的美术和服装,袁合平的武术指导,摄影等等一切技术都是一流的。
这样做出来的片子,再差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更何况冯裤子这几年积累起了不少的口碑和观众缘。
《夜宴》在国庆档之前率先出手,能拿下这個成绩并不是偶然。
目前国内的观众,还是属于精英消费,还没完全下沉到大众阶段。
冯裤子前面拍的那几部片,虽然也比较喜欢走下三路,可还是能迎合一群自以为精英的人。
不管是手机还是大腕,亦或是天下无贼。
而正是他们知道这点,所以在鼓捣更‘高档’一点的《夜宴》的时候,华谊才会喊出走向世界的口号。
“就是想要更高就更难了。”
“为什么?”
“因为它有一个硬伤。”
那就是哈姆雷特不是那么好改的。
大师的经典,那是丝丝入扣的,动一发而牵全身,不好随便改的。
更何况编剧盛和煜也没法驾驭这种故事的改动,而冯裤子更是不明就里,结果一点改动,闹得满盘漏洞。
在他们看来,哈姆雷特的剧式结构+唐宫夜宴的故事,对白再偏戏剧一点,就是一部高大上的国际电影。
可实际情况却是文不文,武不武的。
当一部电影,什么都想要的时候,往往就是什么也不讨好的时候。
不说那些漏洞百出的故事逻辑,就是那不伦不类的台词,就足以让人贻笑大方的。
一会古意盎然,文绉绉。
一会洋腔洋调,瘆的慌。
一会夹杂一两句俗语,貌似生活化,实际效果相反。
一会又是现代人的诗语,让人忍俊不禁。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编剧不知道古代皇帝应该怎么说话,更不知道这个舶来的华洋杂交的皇帝怎么说话?
于是演员的台词都很紧,都很僵,都造作。
一切都是充满了臆想的结果,造就了这样一部不伦不类的电影。
就像杨小幂最后那句话说得对,他们太狂妄、太自大了。
也太不懂观众。
果然,就在《失恋三十三天》上映的当天,《看电影》杂志就发表了一篇周黎明的专业影评。
开篇第一句,就把冯裤子的老底拔了个底朝天。
“冯裤子同学虽然在反映市井小民生活的贺岁片的导演上,已经能称得上是大师,而面对这样的大制作,依然处于幼儿园水平。
通篇都体现出根本把握不了的状态。
将近2小时的电影,除了几句因为搞笑而被记住的台词之外,和国际章用裸替露出的美丽背部之外,没有丝毫亮点。
最不能让人接受的是,整个故事漏洞百出,逻辑性甚差,人物无血无肉无性格。
葛幽演的篡权皇帝让人恨不起来只想笑,而国际章因为演了N次这种所谓的大片也被折磨得不会演戏。
反倒是周讯,在某个片断中把青女塑造的还算刚烈,可惜这点亮色也被乱七八糟的剧情遮掩的黯淡无光。
那首《越人歌》更是证明了《看海》真就是调音师调出来的。
比起同为荣信达出来的杨小幂,这点她可差了不止一点。”
当坐在《失恋三十三天》首映礼现场的沈涛,看着手中的这篇影评的时候,真有些哭笑不得。
他真的很想说,这周黎明可真不是他找的水军。
况且他要真想点评下冯裤子,也绝对不会用杨小幂拉踩周讯。
毕竟这很败路人缘的。
只是如今他就是想解释都解释不通了,因为今天的首映礼周黎明也来了。
都说国内没影评人。
确实国内的电影市场,一开始都是被专家把持的。
后来随着市场逐渐放开,网络开始发达,新闻出身的影评人也活跃了一段时间,比如鹦鹉史航,再比如周黎明。
比起史航,周黎明无疑更专业一些。
98年就出版了《学会肤浅:来自中美娱乐圈的哲学》,最近几年又出版了《好莱坞名片透视》、《好莱坞现场报道》和《好莱坞启示录》的好莱坞三部曲。
基本上从影评到工具再到工业体系,算是全方位介绍了好莱坞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