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4章 莫大龙头的屯田兵(1 / 2)汉风烈烈起南洋首页

莫子布发现了,叶宪阳这个人很有意思。

上次他充满戒备来的时候,装出一副不会粤语和闽南话的样子,还故意把一口梅县客家话说的极快,差点给担任翻译的魏大款搞崩溃了。

而现在等一切落地,叶宪阳也了解莫子布的性格后,莫子布发现他不但能说一口流利粤语,他还能说官话,比一般的广东人都要说的好。

而相比起吴让和叶丰昌等人,莫子布也最看重叶宪阳。

或者说,他最看重叶宪阳背后的群体—客家人。

三个原因,一是客家人的战斗力很强,比潮州佬、广佬、褔佬、闽南佬都要强。

历史上太平天国的客家老兄弟有多能打,那可是有目共睹的。

虽然现在客家人还没在绵延上百年的土客械斗中锻炼出来,但不代表他们不能打。

因为客家人武斗是有传统的。

至少在唐末黄巢起义,朝廷秩序崩坏之后,客家人就开始崭露头角了。

那时候他们还大量聚居在赣南的赣州等地,这些地方在当时是苦地方,生存很不容易,于是客家人就慢慢摸索出了一条过好日子的办法。

那就是打劫!

唐末赣南的客家人经常组队,南下或者往东到广东、福建杀人越货。

这股风潮,到了两宋之后开始起飞。

宋人记载赣州百姓犷悍轻生、喜乱、有仇杀之风,每遇农闲则贩盐于闽粤之境,各挟兵械所过剽掠,与吏卒斗格,多则数千,少则数十,官府不能制止,呼为赣客,这也是客家人这個词的祖源。

而到了明代,更是愈演愈烈,有记载的赣客最远跑到了广东的海陆丰,福建漳州郊外去打劫。

这已经不是官府能不能制止的问题了,而是官府根本不敢管。

这些赣客大摇大摆穿境而过,故意把身上的兵器露给广东和福建的捕快甚至卫所兵看。

捕快和卫所兵看到之后,则很默契的不出门,以便赣客们打劫完毕赶紧走人。

最后还是王阳明王圣人出马,两年内杀了两万多核心骨干,才把这股风气给压下去。

但这也只是把明目张胆打劫的风气给压下去了,王阳明也解决不了这千百年形成的习惯。

而赣客们没了横财,在赣南就呆不住了,于是只能不断向南迁徙。

他们虽然不敢到处大规模劫掠,但小打小闹可没停下,作风还是非常彪悍的。

同时为了对抗他们,赣客扩散最多的广东、广西民间,也开始武德充沛起来。

后世排满革命时期,广东那种任行侠气,口号一喊就敢上去拼命,民间各处习武,民团遍地的情况,正是在与赣客长期争斗中遗留下来的民风。

所以即便是现在的客家人,他们虽然远不如太平天国的客家老兵能打,但也是目前南洋华人中战斗力最彪悍的。

不但男人,妇女和半大小子也很能打。

二来客家人与潮州人、广府人、福建人不同,他们很少关注于商业,不像其他人到了南洋就是为了赚大钱回家去风光。

客家人最主要的喜好有两个,一是喜欢土地,大量富庶的土地。第二就是打劫。

这简直完美符合了莫子布的需求,莫子布要的,就是一面能安下心来扎根种地,还武德充沛,愿意用刀把子换好日子的人。

要是能吸引大量客家人到南洋,一方面他们可以在当地扎根,开垦出大量良田。

另一方面他们的凶暴还可以用来压服土著,就这些在大陆上有官府管着都敢四处劫掠的货,到了南洋后,哪个不开眼的土著敢在他们的眼皮底下扎刺,想不想活了。

而带着这种特性的客家人,一旦在南洋扎根后,又会成为莫子布最好的兵源。

当然,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是,客家人现在还没一个领袖。

历史上那么多客家人下南洋,那是在罗芳柏成功之后,客家人在南洋有极大的助力,又看到下南洋确实是可以发财,他们才开始大规模南下。

而现在,罗芳柏还有几年才下南洋,还有十几年才会声名鹊起成为坤甸王,南洋客家人还不太多。

莫子布现在就想抢在罗芳柏之前,当上客家人的首领。

当然,莫子布并不知道罗芳柏下南洋的具体时间,但他知道应该差不多就是这个时候,所以心里很着急,想要抢着把客家人给领导过来。

这叶宪阳被莫子布带在身边,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各种好东西赐了一大推。

他一个区区陶公城,连华人带土著才三四千人,竟然也得到了一个坤的头衔。

莫子布甚至还把陶公城西南边的温城那几百华人,也交给叶宪阳管辖,可谓待遇相当好,好到把叶宪阳都给整不会了。

要不是他确信莫子布看不上他那点小小的家业,他都以为莫子布是想把他骗在北大年,然后派人去夺取陶公城了。

莫子布也是真能忍,一直忍到叶宪阳觉得,必须要为莫子布做了点什么了,两人才开始进一步深入交流。

又是一顿好酒好肉之后,莫子布带着陈光耀、林通、武世营等人,叶宪阳身边则是两个从弟和他的妹夫,一个姓李的大胡子壮汉。

酒喝的差不多了,莫子布对着窗外月光长叹一声,端起酒碗看着月亮背对着众人问叶宪阳:

“文才可知道,我这堂堂披耶,最缺的是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