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好一会,才有贴子回复:
【运气好而已!叫什么叫!】
【技术性回调罢了,有什么大惊小怪的,看明天吧。】
【继续围观!】
【强势围观!】
【我手上有两千股‘大红山’股票,前天看了楼主的贴子买的,现在咋办?要不要卖掉!】
【楼上放心,不用买,‘大红山’最近接了大项目,以我看,肯定还会涨!】
【这个楼主感觉不简单......】
【明天再来打脸楼主。】
......
李威淡定地哼了哼,轻飘飘回了贴子:
【欢迎打脸,你们这些不懂规律的散户,个个死鸭子嘴硬。】
到了周二,刚开盘五分钟,‘大红山’直接跌停。
而贴子里的风评完全180度大调转:
【楼主神人!】
【我脸好痛啊!】
【楼主太流比了!】
【感觉这楼主有小道消息,不然不可能预测得这么准!】
【错啦,我仔细看过楼主的分析文章,整个‘煮酒论股’版块里,就没有比他讲得更好的。】
【对不起,楼主,误会你了,能不能帮我分析‘ST辉博’这只股,被套牢好久,缺钱用,楼主你看还能涨回来吗?】
【楼主,可以留个E-mail吗?】
【学习了!申请把楼主的文章整理成精华贴!大家一起瞻仰!】
【楼主,再预测下呗,给兄弟们指条活路吧。】
......
李威翻看贴子,一个也没回,先吊吊胃口,让贴子再多发酵几天,吸引更多的人关注。
正好趁着几天好好改进下收集数据的手段——也就是要建立数据模型、算法。
互联网所说的模型、算法其实有点类似于逻辑公式,一个模型、算法实现一个功能,无数个组合实现强大的功能。
这样不好理解就把大模型算法理解成汽车,大模型就是一辆车,小模型就是车轴、动力系统、发动机系统,再小的模组就是齿轮、电线。
做大模型是为了以后快速完成某项任务,比如这几次李威收集机构出货的数据,每次都要花上数个小时,做成固定的模型后,等于以后出门,直接开车,不需要倒公交、走路。
一键解决,省时省力。
这种工作也像是玩荒野求生游戏里的制作工具。
想象一下,一个人在荒野生存,那必须要自己制作斧子、石刀、石矛、网、绳子这些工具,有了这些工具,以后干事就会很方便。
但一个人在野外生产工具效率是非常慢的,因为需求会越来越多,从桌椅床凳、到锅碗瓢盆,就够累的了。
如果想制作船、房子等等极其复杂的工具,那一个人几乎很难完成。
所以,制作大数据模型、算法很难,并且不是光制作完就了事的,还得根据市场的需要,经常变动。
总之,这并不是一个容易的工作,最头疼的是现在很多功能现实不了。
这倒不是因为李威技术不行,而是现在是08年,芯片、显卡、内存等硬件都比较原始,哪怕是企业级的服务器也远不够支持复杂的大数据模型和算法。
软件方面如Python3、Java8甚至都还没有发布,虽然李威可以自己写,但工作量太大,写完起码头发秃一半。
哎,无人可用啊!
想到这,李威长叹一声,恨不得现在就开学,赶紧去大学,忽悠学长们给自己打工!
眼下也就只能制作点简单的模型先用吧。
......
整整四天,李威几乎没怎么出过房门,总算是初步制作完成。
他把这个从服务器里筛选机构买卖信息的模型叫做“火眼金睛”。
有了这个模型,这下方便多了。
一键下去,李威开始从券商的服务器里筛选股票。
原来准备把整个魔怔市场所有的股票全部监控起来,但由于太耗费算力,内存不够、网速不够,电脑几度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