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唐太宗李世民时空。
光幕上有一句话,让李世民的注意力焦点一下子集中起来。
那便是光幕上的“又由于有唐朝之守外虚内、宋朝之守内虚外的教训”这句话
李世民眉头紧皱,光幕上说自家的唐朝守外虚内的教训?
自家唐朝,守外虚内?
唐太宗何等聪明,短短一句话就从中分析出大量信息。
既然这个光幕这么说,那意味着未来的大唐,会因为“守外虚内”而出大问题吗?
还有上面光幕提到那个宋朝,莫非是灭亡自己大唐的朝代?
李世民注意到,光幕上写自家唐朝是“守外虚内”,写宋朝是“守内虚外”。
两者基本是截然相反的。
光幕上的意思,是自家的唐朝精锐军事力量,过于集中在边防?
从字面上,李世民觉得应该是这么理解没错。
可是李世民想了很久,没想明白怎么回事。
因为,李世民拿出布防地图,看了又看。
至少,他觉得现在的精锐军事力量布防,是没有问题的。
现在的精锐军事布防,自己是深思熟虑过的。
其实,李世民不知道,这其实说的不是他。
光幕其实说的是唐玄宗时代。
现在李世民统治下的大唐,精锐军事力量分布其实是相对平衡的。
真正“守外虚内”,精锐力量严重集中在边军的是唐玄宗时代。
.......
西汉,汉景帝刘启时空。
汉景帝刘启的注意力焦点,同样在那句话上。
就是光幕上的“又由于有唐朝之守外虚内、宋朝之守内虚外的教训”这句话。
一方面,汉景帝颇为好奇光幕上所说的唐朝、宋朝。
另外一方面,汉景帝同样敏锐的察觉出这句话的背后信息。
光幕这句话的背后信息,其实就是暗示唐朝和宋朝的军事布防理念所导致的问题。
至少汉景帝是这么理解的。
这让汉景帝开始审视起自家汉朝的军事布防策略了。
汉景帝自觉得,同姓诸侯王的问题,自己不能说完全解决了,但已经解决了大半了。
自己平定七国之乱,便大大的削弱了藩王势力。
按照汉景帝对于当前局势的分析,中央朝廷最大的威胁,已经不是藩王们。
而是北面虎视眈眈的匈奴。
藩王的问题,基本到自己太子刘彻的时候,估计就可以处理到差不多了。
现在真正的问题,是大汉建立以来,便频频骚扰、虎视眈眈的匈奴人。
其实光幕上说朱棣迁都北平,意在天子守国门,缩短军事反应决策时间。
而自家的大汉,某种程度,其实也是天子守国门。
因为河套在匈奴人手里,其实大汉首都长安,随时在匈奴人的铁蹄威胁下。
所以,大汉疆土的西北角,集中了朝廷大量的精锐力量。
唉,汉景帝其实有想过解决匈奴问题的。
但是,现在大汉中央朝廷的重点,是在巩固削藩后的领土。
之前,迅速平定七国之乱后,汉景帝便抓住时机,大量废国置郡。
这样,函关谷关外,便多了很多朝廷直接管理的郡。
当前的政务重心,在于全力消化这些削藩后多出来的郡。
而且,自己平定七国之乱这场削藩战争,虽然用时很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