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襄阳城到武当山只需三日,悟继之一行人到了山下集镇后,当晚便歇在镇上。
乐思归告知悟继之拜见掌门需礼数周备,悟继之便在镇上备了些薄礼,想着众人身上衣裳已旧,又买了几件崭新的衣装。
此行不便人多,他让宁小妹与郭立身留在镇上客舍,还月不愿改装,也不肯上山,悟继之未勉强她,但仍去买了一套新的衣靠放在了她房间门口。
等到次日一早,悟继之与武舜英、乐思归扮作平民,方才动身。
武当山下竹林蔚然,郁郁葱葱。三人尚未入林,远远便听到其中传来笙、箫、管、笛之声,时而庄穆沉静,时而典雅悠缓。可一入林中,声乐骤止,广袤的林海登时沉寂下来。
悟继之等人正四顾时,四名身穿丝绢长袍的道士从竹林深处走来,其中一人道:“本派今日不对香客开放,诸位若是为了朝山进香而来,还请改日吧。”
悟继之行了一揖,道:“诸位道长,在下名叫太吾继之,此番前来是为了拜见贵派掌门,请求授艺。”
对面的道士看向身边之人:“他说他姓太吾?”
旁人点了点头,那道士转过头来,狐疑道:“你说你姓太吾,可有凭证?”
悟继之取出伏虞剑柄:“法剑为凭。”
太吾传人绝迹三百年余年,那几名道人自然没见过伏虞剑柄。为首的道士拿捏不定,道:“真人日理万机,岂是说见就见的,阁下可有拜帖?”
乐思归“嘶”了一声,对悟继之言道:“怪我,悟兄,我忘和你说了,拜见掌门需要提前写张名帖来着。”
悟继之面露难色,问道:“那现在怎么办?”
乐思归低声道:“给他们点油水。”他朝悟继之在镇上买的礼物努了努嘴,示意他分些给这道士。
悟继之承上两包武陵仙茶,那道士瞥了一眼,默默收进袖中,道:“既然如此,贫道便去请示下真人。”
他蹬足离地,长袍拂动,便如一只大雁般缓缓上了山。悟继之望向乐思归,乐思归稍稍摇了摇头,便是说这人身法平庸了。
那道士去了约有一刻,悟继之遥见山间一道人影飘然而下,其足不点地,宛若凌空而行。他凝目细瞧,来人竟是从一处峭壁径直落下。那人身轻如燕,每遇一阶便伸足轻踏,借着浮劲复又跃出数丈,远观便如冯虚御风一般,悟继之等人不禁肃然生敬。
那人几次纵跃便已至近前,只见他雪鬓霜髯,面容枯干,却神采奕然,一身真武道袍黑白相间,饰以八卦之符,更衬得本人仙风道骨,教人一眼望去便知是一位得道高士。
悟继之上前拜去,那道人袍袖一挥,已将悟继之托起:“贫道清正,现忝居本派掌门。听闻太吾传人复归,贫道甚是欢喜。只是……”
他看向悟继之手中的伏虞剑柄,欲言又止。悟继之道:“真人有何顾虑,直言便是。”
清正道:“当年石碑立誓,本派无日或忘。只是授艺于外,事关重大,太吾传人久未行走于世,如今复归,贫道也没有眼力辨别真伪。本派恰有一名弟子入魔,若阁下能持伏虞剑柄将其解救,本派上下自当认可。”
悟继之闻言宽了心:“除魔卫道,本就是太吾传人分内之事。那位弟子现在何处,在下这便前往救治。”
清正伸臂一指,引着悟继之往天柱峰上走去。乐思归和武舜英正欲跟上,剩下的三名接引道人却挡在了二人身前:“无关人等还请留在此地。”
悟继之望向清正真人,真人道:“本派恐旁人偷师窃艺,除了禋祀之日,一向是不许外人进入山门的。”
乐思归朝悟继之眨了眨眼,悟继之犹豫道:“这两位是在下的至交好友,都是……太吾村的村民,不会武功,真人可否通融一下?”
清正看了看武、乐二人,笑而不语。
“既是太吾的同道,放行便是。”出乎意料,清正并未阻拦,那三名接引道人让开道路。
三人随清正真人上山,沿着太子坡上行,一路见小院重叠,高低错落,掩在奇岩茂林之中,隐隐透着清静雅适之意。
清正带众人走到纯阳宫,停下步子。眼前是间前廊后檐的三开大殿,殿前道院中围满了人,均是清一色的道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