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九章 经历高考(1 / 2)我回来时她却走了首页

今年,女儿就要参加高考了。

向北一想到这里,便想到了自己经历的而或印象里的高考,然后回过头来,便发现自己一下子就没有了原先面对高考时的那份“得之欣然,失之坦然”,有的都是如同这个社会上大多数人都有的“害怕不能顺利完成高考和高考后没有大学读”的那份胆战心惊……

缘何如此?

这大概得到历史的长河中去探究一下高考的前世今生吧!

有文章说,高考,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简称。它的成绩,决定着一个十七八岁的青少年有没有资格进入高等教育的课堂。

而要论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类似于高考这样选拨制度的国家,当然不能把中国抛开了去说。

而中国最早出现的人才选拔制度,学名叫“世卿世禄制”,用大白话准确的概括就叫“拼爹制”,这种制度主要出现于春秋时代。简单来说,就是你爹当什么官,你以后就当什么官,所谓“父死子继。

紧跟着春秋之后的战国时代,被后人称之为“礼崩乐坏”的无耻时期,贵族谦谦有礼的君子之风被惨烈而现实的国家利益所取代,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看重过程,只看重结果”的功利主义时期。为达到目的,阴谋阳谋可以无所不用其极;假如达到了目的,英雄不问出处。于是,就催生了“军功制”和“养士之风”并举的人才选拔局面。按照现在的话来说,在腥风血雨的战国时代,恰恰是那些善于自我推销的有表演欲望人才的最好时期。

随着信奉“法家”的大秦短暂而又亮瞎历史眼珠子的覆灭之后,以黄老学派的无为而治为政策基础,以儒学为礼仪规制的汉代,从汉武帝时期开始确立了“察举制”。这是“考试”这种形式,第一次在中国历史上用于人才的选拔。通俗的讲,“察举制”最重要的就是得“攒人品”,它的基本流程是:汉朝中央政府下达政令,要求各郡县各属国向上推荐自己管辖范围内的能人贤士,被举荐之后,由中央政府进行必要的考试,予以能力确认,合格者就算步入仕途了。“察举制”其实是很有现代感的一种人才选拔制度,它的基础是“推荐”,而非“考试”,这就要求有权力举荐人才的当权者拥有相当高的素质和品德,不偏不倚,唯才是举。

然后就三国了,人心不太古,现实很残酷,所以曹魏政权开始设计并推行一种新的人才选拔制度,到晋代完善,一直影响了整个南北朝时期,这就是“九品中正制”。准确的说,这种人才选拔制度并不是创新,而是对汉代“察举制”的改良和延续,所不同的是,“九”制专门增设了名为“中正”的官,来专职负责评价当时的士族人才。当然,因为魏晋南北朝时代势力过于强大的“门阀”的影响,实际上“九”制是名存实亡的,或者说早早沦为了世袭制的帮凶。归根到底,又回到了“拼爹制”的老路子上去了。

我们现在所更熟悉的“科举制”,诞生于隋朝初年,一直到清朝覆灭前几年宣告结束,持续了差不多整整1300年,这也是“考试”这种形式第一次成为人才选拔制度中的主角,而且沿用至今。

封建王朝作古之后的民国时期,科举制没了,但考试这种手段却被继续发扬下去。国父孙中山在在设计政体时,创立了“五院”,其中“考试院”作为一种独立的权力存在,与“立法院”“司法院”“行政院”“监察院”等其他四院处在同等的最高地位上,可见“考试”这种社会行为和选拔方式在孙中山心中有多么重要。

新中国成立后,于1952年建立全国性的“高考制”,此即为高考的伊始。

在没有公务员考试之前,也就是在大学毕业包分配的时代里,“高考”不仅仅意味着可以进入到大学进行深造,也代表着大学毕业就可以进入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等去捧铁饭碗,所以简言之,那时的高考实际上就是同时期中国的人才选拔考试,它具有唯一性和残酷性,但一旦少数英才闯过了这根独木桥,钻进了象牙塔,也就等于开启了不同常人的别样人生。

后来“凡进必考”的大方针提了出来,就在90年代出现了公务员考试的“公考”,也是在90年代,中国高等教育开始改革,大扩招的必然结果是本科学历越来越不好使,催逼着大学毕业生通过研究生考试的“研考”进一步深造,其实就是进一步获取高人一等的学历。

在“公考”和“研考”的热潮下,在高等教育普及率越发提高的大背景下,现在的“高考”已经不如以往那么让人惊心动魄,但是能不能顺利完成高考和高考能不能金榜题名,却因为害怕自己成为高考群体中的极少数而显得更让人惊心动魄,它远没有了扩招之前没能参加高考和没能金榜题名的群体到底还是属于极大多数的那份坦然。

文章分析得很透彻呀!向北虽然能明白“得之不欣然,失之更不坦然”的“因为所以”,但是他在对“得之不欣然,失之更不坦然”有着切肤之感,却是后来的事儿。在这之前,他人前之后,于人于己满满的都是“超然”,他常常言:只要有电视剧《士兵突击》里的列兵许三多一样“不言弃,不放弃”,每天都能坚持并进步哪怕是一点点,那么到高考的时候就一定会有个大学读的。也正因为有“一本、二本,重点、非重点,都不是重点。重点,是读什么样的专业和在大学里怎样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因为读大学之前,那是应试教育,是为考试而读书;而大学期间,那是适应社会,为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而玩命练就自身综合能力,特别是出社会后的各种能力的关键阶段。所以,其他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从大学开始培养自己,凡不会的、还不行的都要培养”的等等观念,所以他一直没想过给将要迎来高考的女儿什么压力……因为说到底,他终归是相信女儿即便是再不济也会有一个大学读的。对此,他丝毫没有想过“万一”,即便后来他想到了“万一”,也受到了“万一”给他的心灵和脑子带去的那种刻骨铭心的恐惧和迫袭。当然这种恐惧和迫袭是后来的事儿,在这里得先暂且不表。他得先去说说对高考的那份超然和洒脱。

高考前,2月28日星期三·甲辰年正月十九11:30,他曾在百日誓师现场,向女儿和女儿她们班的一帮同学寄语:冲吧,坡顶就在那里!笑吧,灿烂就在百日后!

如果,陪伴里只有这份超然和洒脱就好了,但是陪伴里的世界却不总是这样。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青春期”“现在的孩子特叛逆”等等这些于向北他们那个年代不曾听说或者很少听说的词汇,也开始在困扰着他。

对此,他时常有小心翼翼,可即便是他很注意小心翼翼了,他也会因为问自己说错了什么话、做错了什么事而从女儿的面部表情上去如是反思自己和寻找答案。虽然,更多的时候,他并没有说错什么、没有做错什么。

原本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是2008年中国汶川大地震发生的日子。但是在女儿高考的前一个月,女儿写给他的一封并搁于他床头柜上的那几页写在练习本子上的书信,却迫使他在女儿高考的这一年很正式的写了下面这一封回信,去算作是对“叛逆”的回应。虽然,女儿当天就悄悄地把写给他的书信从床头柜上撤了回去,想让它没有发生过。

5月12日星期日·甲辰年四月初五09:09

对不起!

我不知道是哪里出了差错,让你不快了。

出于礼貌,昨晚上的家长会,我的确跟班主任、数学老师、英语老师有过交谈,但那都是正面的,表谢意式的,毕竟这是最后一个家长会了,同时也是跟数学老师、英语老师的第一次见面和最后一次见面。

我不知道你会作那些想(指你写给我的信)。

说再多的对不起,在此已不能起救赎之作用。

在这一世,为父为女,都不是我和你能选择的,为父能做的就是在平日里对你多一点尊重,在你不讨厌我的时候多向你走近一点,在你讨厌我的时候知趣地走开。

人世间,即便是父亲,也只是你人生当中的过客,甚至是符号。作为你的父亲,或许有十年是你喜欢的,或许有好几年是你讨厌的。但他都不应该左右,也左右不了你的人生。

没几天就高考了,无需多久就可以离开这里去开始属于你自己的人生了。

在英语老师的眼中,你有一种大家闺秀的气质,她超喜欢你;在数学老师的眼中,你特别有礼貌,很不错;在班主任老师的眼中,你很自律,甭管出现什么状况,她都相信你,也特别高兴你高三以来的表现,且对你的高考很有信心。

如果没有父亲的存在,会怎么样呢?

坚持吧,或许因为父亲,你已然跌落在了谷底,可再跌又还能怎么跌呢?之所以建议你考去外地,便是想让你少去“父亲”的干扰,能有一个没有父亲存在的地域环境去学习和生活,包括往后的工作和生活。

不久,你便满18岁而成人了。到了那个时候,你便是你,你的地盘得你作主,你的人生得你说了算。到了那个时候,你的人生或许才刚刚开始。

一直以来,我除了要尽可能地尽力做好后勤保障的职责外,我一直在想如何告诉你去把父亲这个符号去掉,如若可以,是可以对外说父亲已经不在了。

父亲是可以做到不打扰你和不再去影响你的。同时,也相信??会有人去对一个已经不在了的人感兴趣。

你去了上海而或别的地方,不用担心成家立业前的经济方面的问题。即便我把价值百多万的地处老家的房子贱卖为50万,你不也有50万?这里的房子虽是父母共有,但也有一半是父亲的,也可以变卖了给你。

如果父亲这辈子还有什么是必须要做的,那就是把属于父亲的变卖了给你,然后少去打扰你,甚至不去打扰你。

少了我的因素,会轻松的。去了新的地方(环境),会不一样的。

高考是通往新地方的门票,管它重点不重点、一本不一本呢?

放松吧!也高兴高兴吧!因为,它离离开这里更近了,越来越近了。

爸爸承诺:需要我的时候,我在;讨厌我的时候,我离开。

再次说一声“对不起”!

当然,陪伴于高考这一年,除了“超然”“洒脱”和有跟“青春期”“叛逆”言行的偶尔争斗外,更多的当然是收获不能早睡却还必须得早起的无奈了,当然当就要告别这种“无奈”的时候,诚如下面这段随记里所表露出来的情愫一样:它也会让你收获一种不舍的幸福:

5月23日星期四·甲辰年四月十六00:00,下晚自习后的宵夜[愉快][愉快]只有十多天了哈,往后,你就是梦想去这样服务,恐怕也不会给你机会了[捂脸][捂脸][捂脸]

离高考到来的日子越来越近了,那高考倒计时的挂钟和深植于脑子里的生物钟也快要结束它们的使命了。

但“钟”就要不再被敲响的时候,向北便开始在集中注意力思虑着如何去助力女儿在考桌前的高考了……

思虑着,思虑着,向北觉得他自己能稍微帮得上忙,助力一下女儿高考的,大概就只有语文的作文了!

于是,他建议作文里可借用这样的句子以醒目:

要说“有底气,理直而气壮”,就不要只说“有底气,理直而气壮”,而要说“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要说“护犊子,珍爱身边的人,而或为了讲原则、守底线而不会放弃什么的时候”,就不要只是这样说,而要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要说“不言弃、不放弃”,就不要只说“不言弃、不放弃”,而要说“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要说“不要拘泥于眼前,而要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的时候,就不要只说“不要拘泥于眼前,要把眼光放得长远些”,而要说“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要说事后补救就不要只说“亡羊补牢,犹未迟也”,而要说“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犹未迟也”;

要说“放下了,翻篇了,去充电开始新的生活”的时候,就不要只说“放下了,翻篇了,去充电开始新的生活”,而要说“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要说“踏上新征程,开始新生活”,就不要只说“踏上新征程,开始新生活”,而要去说“去往新征途,响应“撸起袖子加油干”之号召,践行时代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以拔高。

于是,他建议作文的结尾部分可这样点睛:

犹记得,父曾言:此处,如果有了“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之缘于自信基础之上的勇气,有了“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末悔”之为爱为喜欢为认同去誓死捍卫之信守,有了“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之即便前路艰辛仍将砥砺前行的那份执着,有了“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之不再拘泥于当下之憋屈的能从远处、大处、深处、未来着眼之发展之眼光……然后,即便是面对这人生之低谷,世事之坎艰,又焉能不可去行“见兔而顾犬,亡羊而补牢”之补救,去行“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之翻篇,而后再前行?

“加油?”

“加油!”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如此这般,我辈又焉能不去往新的征途,去随着时代之步伐一起走?”这,便是我对父亲的回复!

不仅如此,我还想对父亲,对自己说:现在的我,现在的我们,大踏步在这又快又好的新时代之发展的轨道上,又焉能不去响应“撸起袖子加油干”之时代感召,去践行时代赋予我们这一代人之使命?

正可谓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未来?当然可期!

昨夜还长风破浪,今晨醒来却开始捉襟不安着焦虑了起来,这一年来都不曾为之而紧张过的向北,在高考这一天真正来临的时候,却变得异常紧张了:

6月7日星期五·甲辰年五月初二07:07,从叫女儿起床的时候,我就开始紧张了,一种莫名的紧张,全身肌肉都收紧了的那种紧张,一边怕跟她说话了会去影响到她,一边又觉得不能在这个时候去选择缺席,所以跟女儿说话都居然要酝酿半天,琢磨着怎么去跟女儿说……组词造句本是咱小时候就已经完成过的功课,原本早就会了的,可到了这个时候却觉得有些不会了,词穷而句乏得那叫一个“好尴尬”[憨笑]究其原因,还是紧张惹的事儿[捂脸][捂脸][捂脸]

高考后的第二天,向北便和女儿,经重庆,去了新加坡。

新加坡,又名狮城、星州、星岛,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国家,毗邻马六甲海峡南口,北隔狭窄的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紧邻,南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度尼西亚相望。新加坡河从城市穿过,河岸两侧是移民最先迁入的地方,是商业最先繁荣的地带,也是老新加坡的经济动脉,在河口上矗立着一座乳白石的“鱼尾狮”雕像,即是新加坡的精神象征和标志。国土面积700多平公里,人口500多万。新加坡是全球第四大国际金融中心、东南亚最大修造船基地之一、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全球第二大财富管理中心、亚洲美元市场中心,全球第三大离岸人民币中心。新加坡港是全球最繁忙的港口之一,同时也是亚洲重要的转口枢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燃油供应港口和第二大的货运港口地位。

去了新加坡的哈芝巷、鱼尾狮公园、花芭山、克拉码头、圣淘沙名胜世界、滨海湾公园、小印度,然后跨柔佛海峡,往北离开新加坡,进入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Malaysia,简称大马),地处东南亚,由马来半岛南部的马来亚和位于加里曼丹岛北部的沙捞越、沙巴组成,北与泰国接壤,南与新加坡隔柔佛海峡相望,东临中国南海,西濒马六甲海峡。国土面积约33万平方公里,海岸线4192公里,人口3300多万。首都位于吉隆坡,是马来西亚人口最密集和最繁荣的地区,联邦政府所在地位于布城。

经马来西亚柔佛州、马六甲州至森美兰州的波德申,先西眺马六甲海峡而望想海峡东面的印尼。

再然后,从森美兰州的波德申,向北转进雪兰莪州,去到马来西亚的联邦行政中心布城(又名太子城),观粉红色清真寺(又名浪漫清真寺)、体现了马来式、中式和印度式建筑风格的首相署、融合了马来民族建筑风格、西方及当代元素的首相官邸和太子桥、太子湖、独立广场及风格各异的政府各部门的办公大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