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章 丝绸之路(1 / 2)阴谋天下秦二世首页

下一站,老秦故地,西垂。

西垂之地是秦先祖所居之地,虽是群山连连,可山间之地都是优良草场,是秦非子为周天子养马得赐的封地,也依旧是现在的大秦养马之地。

胡亥与公子婴一道在西垂秦邑瞻仰祖先的故土,想着赢姓当年与犬戎奋战的艰辛与辉煌,从西垂开始一步一步走出陇西,踏向大秦的辉煌。

再下一站,丝绸之路的起点。

从先秦战国时就已经存在西域胡商长途跋涉进入关中交易,但丝绸之路的正式起源都是按张骞出使西域开始。

历史上记载的西域丝绸之路在关中有三条线路,三条线路的起点都是由长安沿渭水而上。在本故事中,自然就是从咸阳开始。

只是胡亥想去的起点是指从现有大秦边界上开始计算的起点。

丝绸之路的三条线路是:

北线:从泾川出萧关经靖远至武威,这条线路最短,但沿途缺水不易补给。

南线:从虢县(宝鸡)、上邽(天水)、狄道(临洮)、枹罕(临夏),由永靖渡黄河经由今西宁而至张掖,补给条件最好,但路途比较漫长。

中线:从上邽分道,转往金城(汉设,今兰州)过黄河前往武威,路线长度和补给的方便性都比较适中,所以就成为了后来最常用的线路。

张骞出使西域是从金城过黄河进入河西走廊。他比较不幸的是因当初秦遣北疆边军王离入山东讨伐叛军并在巨鹿大败后,由秦到汉,皆无力再在九原驻军封堵匈奴南下。匈奴冒顿单于则趁此机会重新占据了河南地,加上匈奴击败月氏占据河西走廊,所以张骞一入河西走廊就给匈奴掠到单于王庭待了十一年。

现在,咱们这个胡亥打死都不会放弃河南地,冒顿早在二世元年就已经杀了自己的老爹头曼单于,正在跟东胡周旋,估计很快就要发动并吞东胡的战争,不过还没有打败月氏占据河西走廊,所以胡亥认为此时开通西域之路是最安全的时候。

可是开通河西走廊商路并不能只着眼于当下,如果冒顿单于击败了东胡,翻回头来再打败月氏,那月氏就会如历史上那样向西一路逃窜到天山,这一来整个河西走廊就会为匈奴所有。

所以,开通河西走廊之前还需要做两件事,其一就是提醒并适当协助东胡,避免其被冒顿太快干掉,这事儿胡亥已经交代给了代国,进展如何蒯彻还没奏报。其二就是看陆贾此番出使月氏的效果,要尽力避免让匈奴占据河西走廊,必要时大秦可以出兵协助月氏抗击匈奴。

东胡也不是什么好鸟,战国时也经常南下劫掠燕国和赵国,后被燕国和赵国都胖揍过。代国现在的力量并不算很强大,所以代国协助东胡抗击匈奴不能做得太露骨,否则要是导致冒顿全力攻代,胡亥就只能让北疆边军加入对匈奴的战争。这样不但暴露秦和代的秘密关系,还会让胡亥准备抽调足够军力开拓河西走廊的目的落空。

月氏一直与秦相安无事,所以在胡亥的规划中,如果月氏遭到匈奴的攻击,那大秦的军队就必然会加入战争。秦可以向月氏承诺不侵夺其草场、不干扰其畜牧,但在当前月氏与秦没有冲突的情况下胡亥仍要组大军前进河西走廊设立城池据点,最主要的就是防范匈奴并支持月氏抵御匈奴南侵。陆贾出使月氏是和月氏结盟,并提醒对方要防范匈奴。

在胡亥的河西走廊规划中,向西扩张是一步一步进行的。第一步先到武威,第二步到张掖,第三步到酒泉并设嘉峪关(历史上嘉峪关的建立时间是明代)。嘉峪关以东目前都是月氏的游牧地,在胡亥的计划中基本到此止步。

至于是否继续发展到敦煌去设立阳关和玉门关,要看具体情况而定。而所谓具体情况就是要看嘉峪关以西与月氏交错存在的乌孙是否愿意配合大秦保持商路的通畅,不配合的话,就再向西驱逐乌孙直至玉门关。

月氏和乌孙在敦煌一带开始有了交集,并因牧场产生冲突而成为世仇。如果秦结盟月氏,乌孙很有可能会变成一个坏孩子。

从河西走廊的地势上,嘉峪关是一个卡口,商队必经之地,所以成为胡亥规划的重要节点。敦煌的阳关和玉门关一带相当开阔,商贾可行的区域宽度有几十公里,成为锁钥主要是因为在两关周边有绿洲可供补给。

胡亥当然想一路扩张到敦煌,问题在于这个时代的交通实在是太头疼,还有通讯。真把势力扩张到敦煌,军队的后勤补给就是大麻烦。就地补给,要么是迁移民户垦田或由军卒屯田,要么是向月氏游牧部落购置牛羊。

与月氏部落交易初期不会太稳定,迁户则更是只能一步一步来,还要避免和月氏产生矛盾,这也是胡亥规划一步一步走的原因。

西汉能在武威、张掖、酒泉、敦煌设河西四郡,是当时河西走廊完全为匈奴占据,汉武帝打跑了匈奴自然可以为所欲为,而胡亥必须考虑与月氏的关系。咱们的胡亥对扩张领土没啥兴趣,打通河西走廊的目的完全是为了商贸,所以宁愿与月氏成为盟友而不愿成为敌人。

在丝绸之路的三条线路中,胡亥自然选中路,因此他的西巡终点是兰州。可在秦代还没有兰州城,也没有金城郡,胡亥此行的主要目的就是来到兰州这个黄河边上的河谷地点瞧瞧,要是很理想的话就下诏在此筑城。

陇西郡的郡治在狄道(今临洮),从狄道到兰州中间的山路似乎有点多,因此胡亥自然想要按照记忆中的历史路线,从上邽(天水)一路经由今天的定西前往兰州。

在胡亥大婚之前就让公子婴规划南巡、西巡,当然也跟公子婴说过要在陇西郡的河水边找一块能筑城之地。公子婴发快传到陇西郡,把这个重任转嫁了出去。陇西郡拿到辅王的要求自然不敢怠慢,按照描述很快就找到在当今兰州那个河谷地。陇西郡多黄土山包,能出河水向西的主要渡河点其实也没几条,倒是并不很难找。

公子婴拿着陇西郡给出的地点描述给胡亥汇报,胡亥琢磨着差不多就应该是这儿吧,这是一个比较适宜渡河的地点,河水走向也是东西向,大片的谷地……就算自己跨越两千年的记忆有偏差,这儿也是个筑城的好地方,且对着河西走廊。而且,陇西郡给出的前往路途是从上邽沿渭水上行,再转道陇中,胡亥听着越来越靠谱,于是同意了。

好像宋留的那批降卒就在陇中屯田?胡亥心想,若是地点合适,就让这批降卒开春以后前往后世称为兰州的那个河谷开始筑城。当然,光他们肯定不够,如果陈平去九原了解周文降卒的情况还不错的话,就将秦锐军调一部分过来一起筑城,并作为打通河西走廊的基础军力。

_

在冬季的黄土高坡上行进,满目不是白就是黄,虽然这年代山上有树,而且是大木,但在这季节大木也是高耸的昏黄,所以旅途实在乏味。宫妃们也失去了欢笑,每日都是呆呆的发楞。

好在道路条件要比蜀道强的多,向西的头一段是行进在往狄道的驰道上,加了弹簧的四轮马车很舒适,所以干脆成了宫妃们的卧铺车,无聊的时候就睡觉呗。车内不缺炭炉,皇帝后妃们更不缺皮草,不怕冻着。随扈的铁壁军、山地曲等都备有老羊皮袄之类的冬装,也不会受冻。如果说在没有棉花棉袄的时代装备皮毛衣物给所有军卒不太可能,单单装备皇帝随身大军这两万多人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胡亥也觉得无聊。

冬季政局稳定,天下基本休战,单从军政事务上也没有太多让人眼前一亮或者吓尿裤子的大事发生,漫漫旅途还缺乏风光,而且巨烦人的是这两天皇后和宫妃们现在全都到了不宜亲近的时候,陇西在冬天也不会有什么特产食品,食、色、性竟然都没,好不恼人。

日子无聊也要过下去,胡亥开始琢磨烧酒。之前胡亥对酸味和刺鼻味相对较弱的“御酒”用温酒的方式去除部分刺激味道,取得较好的口感,后来他又想到古代所谓“煮酒”应该是更多去除杂味儿的方式。

他并不是个酒类专家,所以不知道在黄酒的制作工艺中有一道称为“煎酒”的步骤,就是起到去除不良味道、杀菌、稳定酒质的作用。他根本没想杀菌和稳定酒质,只想着去除酸刺味儿了。

他依稀记得纯酒精的沸点是78还是80摄氏度,但这时代的酒度数很低,和水掺在一起的共沸温度应该高一些,于是在咸阳时就已经让尚食府做实验,煮到酒液面冒泡起算时间,看煮多久味道最好而酒精挥发不多。最后尚食府弄出来的酒味道在这时代绝对一流,御酒本来就是最好的酒,再让尚食府一煮,那就更好了,而且还耐放,这就是杀菌的好处。

胡亥并不保守,把尚食府弄出来的经验立即与大臣们分享。大臣们依法照做后,虽然他们家里的酒品质不能和御酒相比,可也使得味道大大提升。当然这方法也传给了景曲这种开酒楼的主儿,还有一些大臣族内酿酒的,自然也得到了这一良方。然后,此法从咸阳开始流向整个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