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一章 老去不能追,相见忘江湖(五)(1 / 2)飘叶落江湖首页

剑气近的死,好似风吹皱一池春水,荡漾开一圈圈涟漪。涟漪在飞梁径度、翠瓦麟光、横延百堵、高量十丈的上阳宫泛不起一丝细痕。

山水隐映,花气氲冥,舞殿翠袖,旖旎风光。

这是仙居殿的一场家宴,赴宴的都是贵妃杨氏的兄弟姐妹,开宴的自然是当朝皇帝。

殿中的明皇帝已经年过五十,时光在他鬓角眉间留下刻痕,增添几分福态。昔日长安美少年,消磨去了好容颜,也没有了帝王雄心,他不再是重整山河,再造盛世的天子。

明皇帝身侧的佳人,便是名倾大瑜的杨絮。世人之所以知道她,是因为发生在皇室的丑剧:明皇帝宠妃去世,皇帝枕侧无人,宦官鱼朝向明皇帝推荐了这位去世妃子的儿媳——杨絮。明皇帝召杨氏进宫祈福,后令她出家掩人耳目。

这天下哪有不透风的墙,明皇帝以太子位向儿子换美人的故事,是大瑜民间笑料。

此时的杨絮册封贵妃,位尊六宫,兼得年轻貌美:体若膏腴、面若桃花、丰艳绝俗、温柔善媚。她依偎在明皇帝怀中,一举一动都能撩动帝心。

她看到明皇帝手中的画影:一个少年剑客怀抱着一把宝剑,倚在月下小楼,仰望天上明月。剑客长眉桃花眼,透着优雅气质,飘起的白衣与月下清辉衬得少年出尘。

杨絮贝齿轻咬玉指,一脸娇憨,惊呼:“这便是公子夜,如此少年,真是国色天姿。只是不知今日是何模样?”

她情不自禁伸手轻抚画影,脑海里浮现一个绮艳的画面,心道:如果他在宫中,必是我裙下之臣,此人容貌,胜那范阳戎人十倍,百倍,千倍,若是与他……

她面色胭华,眼神迷醉,不知在想什么美事。

大瑜的左相杨荒,也是贵妃哥哥,在阶下看到妹妹失神,有心提醒道:“陛下,柳飘叶一匹夫之勇,不足为患。不妨继续养着,有利无害。”

自改元天宝后,明皇帝燕居深宫,或是谱曲编舞,或是倚红偎翠,平日很少过问朝政,在这是上阳宫的一场家宴,他更不想讨论政务。

在他看来,经过三十多年治理,“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皆丰实”,这个盛世,已经不需要他来管理了,可以安享清福了。

柳飘叶,一个小贼,还用朕费心吗?

这时,杨絮开口道:“三郎,妾身听闻此人早年曾是翰林院的待诏,梅妃姐姐的《惊鸿舞》就是他的作品。”

明皇帝对柳飘叶印象不深,提起惊鸿舞,他想起一些旧事,“他好像是以神童之名入翰林院,只创作了《惊鸿舞》,就没有作品了。他自请离开翰林院,游走江湖。朕记得,梅妃还送了他一支白玉笛呢。”

杨絮道:“三郎,此人通音律,晓乐舞,不妨召进梨园来。”

明皇帝道:“他们这些江湖人,傲慢不逊,召进宫徒增烦恼。更何况,他还是兰陵萧氏的嫡支,萧老头的孙子。那个萧老头,年纪大了,越发恼人。”

杨絮道:“三郎宽仁大度。”

明皇帝道:“非是宽仁,是朕与他的情义。与朕同龄人,只剩他了。”

杨絮道:“既然如此,三郎更应该召他来,以全情义。”

明皇帝手点在宠妃鼻尖,道:“既然爱妃好奇,就定在华清宫召见。”

一个小宦官磨磨蹭蹭进了殿,在鱼朝耳边说了几句。

明皇帝注意到,笑骂道“老货,出什么事了?”

鱼朝讪笑道:“不是什么大事,只是梅妃娘娘不喜欢那一斛珠,退了回来。”

明皇帝道:“既然她不喜珠玉,就把朕新得的文房四宝送她。这普通人家画图都有润笔费,昔年太白剑仙作画,要百金润笔。今梅妃画小像,理当有润笔费。”

鱼朝低声道:“娘娘还回了圣人一手诗。”

明皇帝道:“那就快呈上来,朕许久不见她的诗作了。”

鱼朝无奈将写诗的绣帕奉上,娟秀的簪花小楷媚而不失骨,绣帕上写着“柳叶双眉久不描,残牧和泪污红蛸。长门尽日无梳冼,何必珍珠慰寂廖。”

杨絮翘头看到绣帕上的诗,轻笑道:“梅妃姐姐的诗,不输汉赋大家司马长卿的《长门赋》。可惜,昔日陈阿娇没有这才华,还要千金买赋。”

明皇帝拍案怒道:“不识好歹。”

杨絮得意轻笑,心道:不是念着那位公子,本宫就把你们的事告诉陛下,要你万劫不复。敢在背后骂本宫胖子,等着瞧吧。

明皇帝生气,也没人劝。

过了会,明皇帝消了怒气,道:“禁闭梅园,叫她思过。”

杨絮道:“三郎莫要生气。”

明皇帝道:“去办差吧。”

鱼朝应声离开宫殿,穿过甬道至梅园。

……

……

二月十二,花朝节。

过了早春,梅园里梅花已经枯萎。

满地残红凋零,清香已伴冬去。

春天不属于这座梅园。不用鱼朝来查封,梅园已经自我封闭了。

鱼朝翘脚看到池塘边一个清冷的背影,独自凭栏。

鱼朝道:“娘娘既然进了这深宫,墙外纵然有千般好,还能是您的吗?娘娘还是好好想想吧。过些日子,陛下移驾长安,要在华清宫召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