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圣遗物(转四)
那是1979年2月底的一天。
张朝阳所在的连队正在进行一次敌后侦查任务。
半个月以来,我军捷报频传,一路推进,几路大军已汇集一处,对敌军形成威逼之势。
敌军节节败退之际,不断收缩战线,如今已全部龟缩进眼前这片莽荒的山岭里——自古以来这里便是南进的锁钥之地,翻过它就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地区,可谓是进可攻退可守。
这片山岭,是他们最后的屏障,也是这一仗的关键所在。
山势层峦起伏,高岭环绕,密布原始丛林,山路崎岖难行,是天然的战略纵深,其间更是设下了无数明碉暗堡,步步杀机,这必将是一场寸土寸血的攻坚战,在这样的情势下,摸清他们的火力布防至关重要。
两天前,张朝阳所在的侦察连就已全部出动,全连117人,以班为单位,蛛网般辐射开去,他们要做的就是在保障自身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深入——每多标记出一个火力点,未来的攻坚就会少死很多兄弟。
张朝阳所在的一班,是全连最精锐的一个班,这一次由连长亲自率领,经过两天的小心查探,他们已经掌握了这片区域大量的敌军布防情况。
如今,他们正在返程的路上。
就快到了。
越过前面那个山头,再渡过一条河,就进入了我军的势力范围,任务也就算圆满完成了。
十一名战士俯着身,小心而迅速地穿行在丛林里。
领头的是个高瘦的青年男人,一米八几的大个子,动作极为敏捷,两手扒开挡路的藤蔓,双脚在潮湿的地面上腾挪起落,却又不留下任何脚印,灵动得如同久居深林的松鼠。
他就是张朝阳的连长。
连长姓罗名辛,只比张朝阳大三岁,却是军区的传奇人物。
两次全军比武第一名,去年还考上了大学,这年头,考上大学可是件了不得的事情,恢复高考不过两年,有能力考上大学的人,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
照罗辛的资历,一个侦察连连长其实算是‘屈才’了。
部队里能打能战的人不少,识文断字的却不多,像罗辛这样无论文武都出类拔萃的人,如今正是各个军区重点培养的对象,上头据说几次要提拔他,让他去深造,都让他给拒绝了。
这不,战事刚起,罗辛就主动请缨来了前线。
文化人就是不一样,谁说书生无用了,我们罗连长,那可是拿书也能砸死人的存在。
——对于这个年纪不大的连长,连里的战士无不心服口服。
这段时间出了几次侦查任务,罗辛的连队是伤亡最小的,他像是一匹识途老马,总能在危机四伏的敌后想出最好的进退之策。
这让赵朝阳百思不得其解,我国已近十年无战事,罗连长不过大自己三岁,可他为何会给人一种……身经百战的感觉。
忽的,罗辛停下了脚步。
一班此时已攀至坡顶,再往前就是下坡了,坡下大概八百米的地方就是两军现今的‘界河’,渡了河,便安全了。
但这段一公里多的距离已被敌军清理过了,大半个长坡和整个河滩没有丝毫遮挡之物,如今正是下午,烈日当空,光线良好,走出去简直就是活靶子。
他挥挥手,示意战士们后退:
“原地休息,我们等入夜再渡河。”
------------
张朝阳叼根草坐在树下,百无聊赖。
等待是最折磨人的事情,特别是生死未卜的时候。
今天是初几来着?
张朝阳记不清了,上个月初他就随连队开拨,时间一晃就过去了,年应该已经过完了吧?
对,已经过完了,开拨的那天是初七,本来应该是休年假回家的,但因为局势的紧张,他们在年前就进入了战备状态。
可惜了,今年没能吃上家里的腊货和香肠,以前在家的时候,不管谁家灌香肠,总有张朝阳的影子。
灌香肠他是一把好手,吃也是。
罗辛在张朝阳身旁坐了下来,他刚才领着人在周围转了转,清理了一些痕迹,做了做伪装。
“怎么?想家了?”
“本来是不想的,结果连长你一说就想了。”
“呵呵呵,”罗辛笑了笑,伸手在兜里掏出一把水果糖,“想家就吃糖。”
侦察兵在外有诸多限制,比如不能升火,自然也就吃不上熟食,但同时侦察兵的待遇在部队里也是数一数二的——可一下子掏出这么多水果糖,怕也只有连长了。
别人都是尽可能多带一把匕首一颗子弹,只有连长会揣这么多没用的东西。
糖的甜和水果的清香让张朝阳舒服不少。
想家就吃糖。
这话没错。
张朝阳本想多吃几颗,但犹豫一番,又把糖还给了连长。
“还是给三子吧,他这会儿正难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