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1章 在国内工作的外国同事们(2 / 2)IT女经理的职场回忆录首页

刚开始,他们对深圳还挺新鲜的,每天都是讨论去哪里玩,去哪里吃吃喝喝。大部分同事都是第一次接触外国同事,所以也很热情地和他们聊天。大家互相分享自己家庭,工作和以前学校生活,那时房间里面总是很热闹。

不过过了几个月,他们慢慢地习惯了这边的生活,变得沉寂下来。尤其是那位年轻的菲利宾同事,性格内向,也不活泼。听说以前在香港,还有不少菲利宾的老乡和亲戚。到了深圳后,举目无亲,加上语言障碍,我们肉眼可见他越来越安静了。

果不其然,有天他来到办公室说要和同事G聊聊。我看着他的表情,暗暗想着他可能要离职了。过了一会,他从办公室里出来,我赶紧回到办公室问同事G:“怎么了怎么了?”

“哎,他要离职了。他说在香港找了份工作,要回香港去了。”

“我就猜到了。他最近安静地可怕。”

“嗯,其实香港公司的老大们也知道。其实吧,把他们搞过来,也算是一种变相让他们自己离职的方法了。”

“啊,这样吗?我还以为就是普通工作调动。”

“他们的工作效率很低的,比起我们的同事差好多。工资还高那么多,还要花钱租公寓,还有些补贴,成本太高了。但是他们和公司签了那种不能中途辞退的合同,只能等他们自己走。”

“其实他们在这边挺好的呀。他们的工资在这边活的应该很滋润的,还有免费的公寓,比他们花钱租的香港鸽子笼好多了。而且地位也高,菲利宾人和印度人一样,在香港口碑都不好的。他们说我们这边社区点对点上门服务,还有各种活动,经常送活动和演出的票。”

“估计还是深圳没有朋友和亲人吧,那个小伙子又内向,他说每天下班后很寂寞,电视都没啥可以看的。”

“哎,他走了的话,另一个同事估计也待不长吧?他还是有家室的人呢!”

“不一定哦,我看他乐不思蜀的。”

“啊,有吗?他整天和我们说他的儿子,说自己很想家啥的。”

“别信他,他和我一起抽烟时,总问我哪里酒吧美女多。他呀,一周至少4天晚上在酒吧混。他和他老婆关系不太好,他老婆在菲利宾,从没说要接她过来香港或是深圳。”

“这样呀!怪不得我看他每天都挺乐呵的。”

“我还真希望他走呢,压根就不是干开发的料。写的代码太垃圾了。”

几周后,年轻的菲利宾同事离开了深圳。而剩下的那个中年菲利宾同事,果然如同事G说的那样,依旧很乐呵呵的。

然而有天同事G发现中年菲利宾同事没有来上班,打他手机也打不通。赶紧告诉小芳和行政部经理。但是大家能想到的办法都试过了,就是联系不到他。

下午,小芳突然来到我们办公室,对着同事G说道:“找到人了,派出所来电话了,说在酒吧打架,进派出所了。XX(行政部经理)让我和你去下派出所把人搞出来先。”

第二天早上中年菲利宾同事还是没来。我问同事G:“昨天你们没把他从派出所里面搞出来吗?”

“别提了,搞到快晚上九点钟,对方才同意私了的方案。”

“啊,怎么回事!”

“在酒吧里面和别人争风吃醋呗,把人打了头破了。人家以为外国人有钱,想敲多点。我一直说菲利宾人,没啥钱,不相信,扯了好久。”

“那他没什么表示吗?”

“他喝多了,刚开始不是很清醒,还总来横的。后来清醒了,才软了下来。我问了几个朋友,定了个价钱。他真是吃光用光,没几个钱,还是小芳垫的钱。”

“他今天怎么不来上班?”

“也挂了彩,也有点不好意思吧。说请几天假。”

过了几天,中年菲利宾同事终于来上班了,但是和以往不同的是,颓废了很多,也安静下来,不再说和工作无关的事情了。一个多月后,他消失了。我才知道就在那事发生不久,他就和工程部经理直接提了离职,听说回菲利宾去了。

(三)拖家带口的印度朋友

甲骨文有一个不成文的惯例,每条业务线刚在深圳开展业务时,都会派一些经验丰富的外国同事过来帮助深圳同事们快速熟悉业务。大部分都是资深的工程师,偶尔也会是老板直接过来。

而我在甲骨文工作的十一年里,打交道的大部分都是印度同事。由于大部分印度人都是印度教徒,不吃荤腥,加上我们物价高,在中国短期出差都叫苦连天,更别说常驻了。所以我们组很少有像其他组的外国同事来国内出差超过半个月以上。所以我对公司在深圳工作的外国同事并不熟悉。

然而有一天,同事M发了一个简历给我:“Kiki,这是我一个印度的同学。他现在在深圳工作,能帮看看深圳有没有什么组招人吗?”

“啊,印度人,在深圳工作?”我第一次碰到这种情况,有些转不过弯来。

“是呀,他以前在Tata,公司派他来深圳做项目。后来慢慢地把家人都接过去了,现在全家都在深圳。”

“全家都在深圳啦!现在想换工作?”

“也不是,前几天同学聚会才知道他在深圳工作。而他知道了我们公司在深圳也开了办公室以后,就想让我帮他推荐下。”

“这样呀,好的,我把简历推给我们的招聘专员。”

“你方便加他的微信吗?以后你们直接联系。”那时,印度还没有封禁微信,同事M也下载注册了微信,偶尔我们会聊聊天,发发生活视频。

“好的,你把我推给他吧。”

没多久,我收到了他的好友申请。我加了他,和他聊了聊。

果然他不是印度教徒,而是基督教徒。所以中国的饮食对他来说问题不大。因为知道我和同事M关系不错,他把他的情况都告诉了我,包括家庭情况。他三年前来到深圳,第二年把妻子和两个孩子接了过来。Tata虽然也还不错,但是毕竟是外包公司,福利待遇比我们还是稍微逊色了些,而且我们业务线有超过三分之二的人都是印度人,所以他想试试能不能跳槽来我们公司。

我把简历推给了我熟悉的招聘专员。但见多识广的她也很吃惊,说这是她第一次收到在国内印度人的简历。不过她很快还是把简历给了几个小组,让他们看看有没有可能接收。

然而没想到的是,这个印度朋友虽然从事的是Java开发,但他一直从事的那个项目系统架构太老旧,和我们这边的技术体系有较大的差别。虽然我们积极地推动面试,但最后都无疾而终。

几个月后,大部分有开招聘的小组他都试过了。他自己也感到无望了,就让我不用再推了,他打算在目前的公司继续干下去了。

虽然没有帮到他,但是在几个月的交往中,因为我们和同事M的关联,我们不单单谈工作,还会聊生活,俨然成为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他的妻子虽然也是大学毕业,但是因为要照顾两个孩子,他的工资和我们差不多,请保姆压力不小,能照顾外国小孩的保姆更是稀少,所以妻子只好做了全职太太。两个孩子因为语言和经济的关系,没有上幼儿园。那时他打算过几年上小学就送回印度去上学。

后来因为没有找工作这个话题了,开始还偶尔聊聊天,后来基本上很少聊了。公司大裁员的时候,他听到了消息,在微信上问我:“你也被裁了吗?”

“是的,我们深圳研发中心大部分都被裁了。”

“哎,真没想到。”

“好在你没来,否则找工作好麻烦。”

“你找到工作了吗?”

“有几个offer,但还没确定去哪家。”

“哦,那就好。中国太卷了,你年龄和我差不多。”

“嗯,你还好吧?”

“还是老样子,虽然厌倦,但是面试过几家,还不如这里。公司如果裁我的话,我就只能退休回印度了。”

“应该不会的,你们项目只要客户还用,就没事。”

“帮不到你什么,以后有事常联系。”

“你老婆和孩子回印度了吗?”七八年过去了,他孩子应该早就到了上学的年龄。

“没有,在深圳上国际学校了。社区和公司帮忙联系的。”

“那就好,一家人在一起,你也没那么孤单。”

“是的。你也要多保重。”

“谢谢了,以后保持联系。”

虽然这么说,但都是客套话。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和他聊过,有时翻到他的名片,也不知道说什么。